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
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从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变化谈教师角色转变
发表时间:2013-04-23     阅读次数:     字体:【
19:41]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必然对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引起教育领域内的革命性变化,使学习社会化、教育终身化与个性化成为可能,这将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呈多元化趋势。因此,作为教师不得不有所思考,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要求。

一、教师应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信息社会的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和个别化教育。教师的权威不再是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其能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在信息社会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向学生教授知识的“单向播音员”,也不是必须弄懂所有问题的“活辞典”,而应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是典型的“独奏者”。信息网络社会中教师要由“独奏者”角色向“伴奏者”角色转变,由单纯的知识输出者向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的理论为依据所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制度、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三中心论”已不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了,需要改革。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文件和便于自己使用的编辑工具,对学生学习的课程作出有关安排,实施柔性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那些有意义的内容,调换单元的次序,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自由地与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学习;教师则通过计算机对学生的学习实施监控,在学生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点和帮助,启发学生开启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教学生“学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从各个角度去解决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师应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

信息网络社会呼唤创造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教育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所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与能力都与教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很难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信息社会要求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表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呈现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杜威认为,知识除了探究,没有其它的意义,知识本身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建立科学方法的工具和手段,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应成为掌握科学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进行科学研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揭示规律,点拨路径,提示方向,使学生接触到大量触类旁通的关键点,具备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或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有效地学习和探索。教师要能创造性地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汇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对解决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积极参与课程开发,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科发展的前沿有所了解,扩大学生的视野。在信息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

三、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与合作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自然就站在了居高临下的位置,于是便有了所谓的“师道尊严”,学生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与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优势地位,教师的方方面面都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信息网络将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观念,模糊师生之间的界限。在网络教学中,教师首先是服务者,是为上网用户提供服务性的指导者,上网的用户即网络学校的客户。“顾客就是上帝”,因此,网络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服务意识。网络具有虚拟性与隐蔽性,教师与学生可以不直接面对,学生对教师的敬畏程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网络教学环境下打破了知识权威的神话,谁也无法对知识进行垄断,从知识占有量上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在某些方面,学生获得最新信息的能力还可能超过教师。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学生在网上可以随便提出问题,任何上网用户都可以对此问题进行解答,进行讨论。师生之间,可以变成一个学习或讨论问题的共同体,变成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四、教师应是学生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实施者和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把握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建立自己与他人及外界的关系,从而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世界,正确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超越自我,确定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义务,它是任何技术都替代不了的。“教师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将更多地创造和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1]教师要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稳定的情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个体人格的自由度,而这正是个体创造意识萌发、养成,引发创造性潜能释放所需要的温床和动力,也为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是人们精神向往和追求的价值导向。江泽民同志说过:“青年人一定要有理想和坚定的信念。”[2]教育随着信息环境的开放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各种各样的思潮冲击着我们的主流思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借其网络强势地位,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输入,大肆向我国宣扬、兜售资本主义的世界观,其中不乏诋毁和歪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宣传,再加上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漂浮不定,使得一些学生的思想长时间浸泡在杂乱的信息中,许多人在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并选择性地接受之前,就已囫囵吞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他们在网上冲浪时,情绪波动起伏,长此以往,就会意志消沉,理想全无,信仰尽失。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精神食粮的供给者,也是不良信息的始作俑者。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消除网络污染,建立红色网站,加强网上正面信息宣传的力度和可接受性。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工作要紧密结合现代信息环境的实际,培养学生的辨别和选择能力,特别是注重学生自律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完善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五、教师应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教师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就得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要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变化。总之,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教育发展中加强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上一篇:今天我怎样当老师
下一篇:与 时 俱 进、 甘 为 人 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