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难,难于上青天。当许多人抱着“高考不改,高中新课改难行”的观点,迟迟不敢行动之时,当许多学校在考试的压力下苦苦挣扎、固步自封时,山西晋城一所普通的中学却勇于冲破窠臼,突破升学率困境、课堂教学困境、教育信息化困境、教学组织困境、评价困境、研修困境、校长领导力困境等七大困境,为高中新课改探出一条新路,为高中学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改革样本。
要成绩更要成长
下午4点10分的山西省晋城市泽州一中,操场上涌动着学生们青春洋溢的身影,有的班级设置了一个小讲台,现场开始激情澎湃的朗诵,有的班级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着跳大绳比赛,而篮球场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校际篮球对抗赛正在进行中……这样的大课间是泽州一中每天必有的景象,不仅仅面向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也面向所有的高三年级学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中生活意味着精细到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安排,意味着“惨烈”的学习竞争,但在泽州一中,这种学习强度和竞争压力似乎降低了很多,尤其是高三年级,体育课照开,学部活动日照玩。用校长李海勇的话说,“我们不用传统的应试办法来获得高考成绩”。
2008年秋季,泽州一中在刚入学的高一年级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2009年在全校重建课堂模式,再造教学流程,形成“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模式,这样改革的结果是:曾经的薄弱校变成了课改强校,曾经的二本上线人数不足100人到2013年的419人,如此明显的提升不仅在山西省引起了震动,也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传统的方法已经到了尽头”
没有改革之前,泽州一中在当地属于“管理严格”的应试学校典型,此前有过不小的辉煌。但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在周围强校林立的情况下,泽州一中成了“二流生源”乃至“三流生源”的集中地,高考二本上线人数一直在100人以下徘徊,多年没有突破。不仅如此,管理严格的校风让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大家充满了抱怨。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校长李海勇不可谓不费心思,先是请专家来校讲座,收效甚微;然后又转变思路,对学生开展学法指导,效果不尽如人意。
曾有同行向李海勇建议,不妨学学一些学校,买一些“好生源”,重点培育几个“好学生”,以此实现学校名誉的“再创辉煌”,但李海勇却不愿意这样干,在他看来,难道学校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为了产生几个高考状元,就是只关注几个好学生的发展?
“跟在别人后面追高考,永远追不上,拼不过。”李海勇决定彻底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走出一条真正健康、绿色的发展提升之路。
从2009年开始,泽州一中的新课改拉开帷幕,变“先讲后学”为“以学为先、学导同行、问题解决”,突出体现为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学得多了,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改革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成绩。一所高中学校在全校推进课改,尤其是高三这个关键的年级段也要课改,成绩下滑了怎么办?
有好心的家长直接给李海勇发短信:“如果这一届学生因为课改没有取得好的效果,泽州一中的未来怎么办?请学校好好考虑考虑,这可是一把双刃剑。”
甚至有的家长在校门口“围截”李海勇,质问他为什么要搞课改。
那一段时间,泽州一中的贴吧里充满了各种对李海勇的质疑甚至谩骂。
“说一千道一万,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能把孩子的成绩实实在在地提高才是好方法。”一位家长在贴吧里这样说,而这也代表了很多家长共同的看法,不管学校采取的是“满堂灌”,还是“自主学习”,只有成绩提高了,才是硬道理。
当没有更科学、绿色的指标来衡量教育质量时,成绩就成为判断一所学校、一个年级、一个学生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2010年6月,李海勇和他的同事们等待着高考这个指挥棒的裁决,结果在他们意料之中:泽州一中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64人,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事情没有到此结束,2011年的高考季,有了底气和信心的李海勇口出狂言,今年要再创新高,二本上线人数要突破300人。当很多人以为校长是“吹牛皮”时,结果又一次证明了改革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这样成绩的获得,不是靠“时间+汗水”的严苛管理获得的,不是靠“习题的堆积和训练”获得的,也不是靠购买优质生源获得的。
“成绩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把曾经的‘高考无望生’送进二本乃至一本院校”,在如今的泽州一中已经不是神话。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幅的成绩提升,答案非常简单:全新的教学模式,给了“中等生”、“后进生”全面展示的舞台,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高三年级的车涛就是这样一位学生,因为中考没有发挥好来到泽州一中的他,一开始对学校的课改充满了怀疑,“以前老师给我讲了那么多都没把我弄明白,现在让学生自己讲,能行吗”,但随着小组讨论的展开,他开始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主动的讲课者”,如今的他已经成为生物学科代言人、班长,信心十足。
高一学生杨诚轩更是在泽州一中找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原先在一所名校就读的他,经常在课堂上与周公相会,后来经初中老师的介绍,转到了泽州一中。“在这儿上课,我不需要在睡觉与学习之间痛苦挣扎。”杨诚轩不无幽默地说。更难得的是,他的演讲才能在课堂上、演讲比赛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去年,杨诚轩不仅获得了学校的演讲比赛第一名,还在大讲堂开起了“百家讲坛”,听者甚众。
上课打瞌睡的不睡了,玩游戏的不玩了……曾经的边缘学生、问题学生,在泽州一中不仅成绩大幅提升,更收获了自信与能力。
“孩子们的后劲很足,尤其到了高三,简直就是突飞猛进,有了质的飞跃。”高一英语教师刘瑞琴告诉记者,而她就是2008年秋季高一课改实验班的班主任之一,对课改带给学生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感受,“当所有学生都知道了学习的意义,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我们还担心成绩吗?”
这一点也同样被许多外校参观者认同。
一位北京教师写下了这样的考察心得: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泽州一中成功的基石。一般来说,高中生和初中生不同,表现欲不如初中生,但泽州一中的高中生却不是这样,从课堂上可以看出,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争着展示自己。无论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还是课堂上学生展示的热烈程度,我们都无法与之相比。
“泽州一中是为我而生的。”高三学生韩坤不无兴奋地这样宣称,以前,他的开朗和“人来疯”在别的学校不被承认,而在这里,他找到了用武之地,“只有这里能让我充分展示。”
“学习和学习时间有关系,但没有太大关系,我们更看重效率。”走出了“苦教”的教师贺长青如此总结道。现在,这位教师经常对自己的高三孩子们说:“咱们的任务就是吃好,玩好,只有把学习当成乐趣,才会有长久发展。”而所谓的长久发展就是学生不能毕业了只会做题,还要培养出综合能力。
“成绩,只是我们学习成果的一部分。”贺长青说。
“让每一个人看到改变”
改变的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
很多家长也开始慢慢改变对课改的看法,对教育的看法。
“以前,孩子很内向,成绩也不是太好。但现在成绩提高了,胆子变大了,口才也流利了。”学生家长郭小彩骄傲地诉说着孩子的变化。更让她自豪的是,高一年级开家长会,自己孩子还当了主持人,她第一次发现,闺女那么会说话。
“胆子变大了”、“更会说话了”、“自我管理能力强了”……这是家长们对课改带给孩子的变化的共同反映。曾经让他们最为忧虑的“网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得到了解决。
不仅如此,一些家长更是从一开始就对课改予以支持的态度。比如高嵛,这位母亲一直在打听哪所学校采用新模式,为的就是不让孩子从小被灌输、被束缚,而是在独立、自主的氛围中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这些懂教育、有长远眼光的家长无疑是学校课改路上最大的同盟军。面对学校的不断变化,从传统课堂到“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从“大单元教学”到“新型走班制”,这些家长给予了最有力的支持。
如何能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心相信课改、支持课改?李海勇常说的一句话是:“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课改学校去上学?”课改初期,泽州一中党支部副书记李庄、副校长张前亮和教师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这里,也有一批家长粉丝选择把孩子交给学校。
“面对他们的信任,我们唯有不断改革创新,打磨我们的课堂,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看到改变,看到希望。”李海勇说。
在外人看来,这所学校之所以近年来声名鹊起,源于高考成绩的提高和升学率的提升,但李海勇和教师们明白,高考成绩只是学校的副产品,课改的最大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记者 康 丽)
【点评】
点亮高中教育的希望
教育,原本有更幸福的行走方式。但是,幸福之于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则成了一种奢望。高中写满了无奈、博弈与不幸福;高中成了灰色、血色,汗水与泪水的代名词。
有多少与高中教育相关的人都被所谓的评价所牵引而动弹不得,有多少人已经习惯了去批判、指责和抱怨,又有多少高中被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所绑架,陷入了生源的争夺和利益的博弈当中。但是,我们不愿意相信高中教育的“集体沦陷”,我们更相信,每一个年代总会有人愿意站出来擦亮星空,总会有人敢于站出来直言未来。
于是,一所县域的普通高中走进了我们关注的视野。山西晋城泽州一中课改5年,作为中国绿色高中共同体发起校的实践性成果,我们是把它作为一个案例来研究的。
这是一所有思想的学校。校长的思想转身带动了学校发展的转型。当勇气与智慧,成为这个时代对改革者的两大考题时,泽州一中校长李海勇无疑是一位勇敢的校长,改革首先需要勇气,而智慧则成为他推动课改的最大资本。改革者需要坚守的智慧,因为坚守不至于夭折,半途而废;需要创新的智慧,因为创新不至于浅尝辄止;需要真改的智慧,真改则不至于出现夹生饭、复辟,不至于盲人摸象。
这是一所领跑课改的学校。他们从改善课堂切入改造教育,从改造学习组织开始打捞精神,从大单元、大自主、大展示整体推进,使课堂实现“三化”即整体化、信息化、自动化;他们充分放大学生的自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真正体现了学习即经历,成长即经历,生命即经历;他们使课堂的界限发生了变化,由有界大课堂转变为无界大课堂,使走班新课堂成为可能,而新型走班制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着现有的班级授课制。
这是一所不断谋变的学校。泽州一中不是最先启动改革的学校,但一定是最投入改革的学校之一。他们不断刷新思想,不断创新实践,不断矫正路径,把尊重每位学生变成了很具体的事情。在完成了课堂结构的调整后,李海勇提出,没有成绩是不体面的,但只有成绩是不全面的。所以在“后课改”时代,泽州一中确立了全新的战略,就是从课堂走向课程,从教学走向教育,从能力提升走向精神提升,旨在让高中校园里涂满教育的三原色,红色信念,蓝色希望,绿色成长。
泽州一中的改革故事将成为课改宏大叙事中的细节注解,也将成为一个精神样本。
当力挺改革的人越来越多,当这样的高中批量出现的时候,高中教育的希望将被点亮。(本报评论员 褚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