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小课题研究的有效方式
作者:胡远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个案研究,是对单个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细致而具体的研究,人们经常形象地把个案研究称之为“解剖麻雀”。
从两则案例谈起
案例一:某校一位教师将“XX学校人文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作为自己的课题,该教师在开题报告中是这样分析论证的: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科技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愈来愈重视,把对他们的培养视为应对新技术革命及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在教育理论界,让有天赋、能力突出的孩子得到适合于他们自己发展潜力的教育机会,从而实现高端教育公平,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英国、印度、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纷纷推出各种计划,推动本国天才教育的发展。
案例二:某校一名教师关于“如何转化学困生”的个案研究:
我班借读生占全班人数的68%,学困生较多。一凡就属于学困生之一。他贪玩,常离家出走,痴迷于网络游戏,上课睡觉,教师、父母多次教育都无效。经过观察和多次谈话,我发现他身上还是有一些闪光点的。例如,自尊心强,在班级劳动中非常卖力,喜欢帮助别人。一次劳动中,一凡不但带头完成了本组任务,还主动帮助其他组。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及时表扬了他,为激发他的上进心,还任命他为劳动委员……经过3个月的努力,一凡同学的行为习惯、学习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从案例一中,我们不难发现该教师满眼都是世界性大问题,而唯独没有自己的问题。显然,此课题涉及的问题教师无力解决,所谓课题研究也会不了了之。而案例二中,该教师针对自己班级中的一位学困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转变学困生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效。我们更欣赏案例二中教师的做法和研究方式,这是一种典型的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的对象和基本思路
对于教师而言,个案的研究对象丰富多彩。从课堂教学和学科特点来看,个案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节课、一门学科、一次活动、一件事情等,甚至一次家访、一次作业、一次班会、一次早读等,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个案内容单一,情节简单,但内涵丰富,典型生动,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应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研究对象在某个或某些方面有突出的行为表现;二是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三是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确定研究对象是进行个案研究的前提。那些能引起教师关注、师生共鸣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比如,一节生动的课、一次深度的交谈、一场具有教育意义的班会、一个特殊的学生,等等,都可以作为个案研究对象。
进行一项生动的个案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的背景进行必要的了解、认识和分析,这也是个案研究成功的关键。在充分了解个案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并对个案作出初步诊断。与此同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导措施,以矫正研究对象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这个指导过程中,研究对象可能会出现反复或者效果不明显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耐心,边实践,边调整指导策略,在行动中逐步解决问题。
提升自身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还要放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大课题的研究往往有一定困难。而个案研究,因其对象单一、内容少、占用时间短,而且与自身的教学结合较为紧密,因此研究更容易见效果。
教师进行的个案研究,一般包含这样三层含义:一是研究较小和较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大问题。二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去解决别人的问题。三是个性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在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的情境性、独特性和随机性。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个案研究是提升自身研究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只有立足个案研究,多解决一些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才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胡远明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