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
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莫让“学生评教”成摆设
发表时间:2014-03-19     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谭学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每到期中期末,很多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测评。但据笔者了解,这只是走了个过场,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且会导致学生的信任危机。

  镜头1——听说中午要测评了,某教师提前跑进班里,对学生进行了测评游说,其结果可想而知,最后该教师的各项评价得分都很高。

  分析——学生评教是为了从学生的角度检查教师的工作情况,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目的。教师关注学生评教结果可喜可贺,但在测评前对学生进行游说,干扰了学生正常的评教行为,致使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这样评教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而成为摆设。

  对策——规范操作机制。在评教前,学校管理者要制定严格的评教制度,如评教原则、操作规程等,评教时应遵循公平、公正、保密的原则,事先不透露评教的时间与评教人员,随机组织测评;评教的过程要严格按规程操作,让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参评,使评教结果具有真实的参考价值。让评教制度深入人心。

  镜头2——某班学生对某教师的评价极差,整体满意率还不足50%,拿到结果后,这位教师冲着学生就是一通大骂,什么老师这样辛辛苦苦地教你们,怎么这么没良心……数落一番之后,还把这种情绪带到了教学中。

  分析——有些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注意个人言行,致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测评结果自然也就不理想。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卖力,但却不注意方式方法,致使自己得不到学生的认同,落得个“好心得不到好报”的下场,这种评教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对策——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制度与管理的角度,引导教师用得体的语言与行为从教,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对那些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的教师,除了用规范约束他们外,还应对他们加强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走出信任危机,这样,既维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又促使了他们行为的转变。

  镜头3——评教结果出来后,学校主管部门将教师各自的评教数据发给相关教师,之后就完事了,没有进一步的措施,久而久之,教师对评教也就没有了敬畏感,自然也就不把结果当回事。

  分析——有些学校的评教虽然年年做,但还存在着把结果一公布就不了了之的情况,缺乏跟进机制。虽然很多教师对评教比较在乎,但管理者在评教之后没有进一步的举措,致使评教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对策——对教师的测评不仅要评,评完之后最好还要建立跟进机制。比如说,对其中涌现出来的满意度高的教师,要认真总结他们在哪些方面做得好,是如何做的,并且给予相应的激励。如果能将其做法在全校推广,学生评测便可以真正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对那些学生满意度比较低的教师,也要看看他们在哪些方面有欠缺,并切实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弥补缺陷,以实现“以评促改”、“服务学生”的目的。

  镜头4——某校在对教师的测评中,对诸如“是否为人师表”、“有无体罚或变相体罚”、“有无私自征订资料和油印资料”、“是否按时上下课”、“课外辅导是否在岗”等项进行了测评。

  分析——“是否为人师表、有无体罚”等是最起码的师德标准,对此进行测评无可厚非。但对“有无私自征订资料和油印资料”、“是否按时上下课”、“课外辅导是否在岗”等项作为测评内容,笔者认为,这些要求应该是学校管理者应尽的责任,以此为依据让学生测评教师没有多大意义。

  对策——学生测评主要是看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在测评中应加些诸如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教态是否亲切、上课是否生动、是否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新课程的要求作为评教的内容,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学相长。只有用好“学生评教”这杆秤,才能切实地把教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与学生素质提高的双重目标。(作者谭学武,单位系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让孩子成为自己
下一篇:教师“不会上课”的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