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
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让孩子成为自己
发表时间:2014-03-19     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张贵勇 刘继源整理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西下池小学: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主题:教育理念

  嘉宾: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校长 李艳丽

  主持人:中国教师报 解成君

  时间:2013年6月17日上午

  地点:中国教育新闻网演播室

  支持媒体: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主持人:发现本土经验,传播原创价值,推动教育改革。欢迎来到中国教师报论道教育演播室。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解成君。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现场的嘉宾是全国现代十佳校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女士。欢迎李校长。

  李艳丽:主持人好。

  让孩子成为有力量的人

  主持人:每一个参观过西下池小学的人都说,西下池小学的“新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西下池的孩子们拥有爱与自由的空间。学校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生命,在规则中享受自由,在爱的表达中完整成长。今天,我们邀请西下池小学校长来为我们破解西下池的“新教育”。首先,我想问一下李校长,您认为,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李艳丽: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话题,无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是高中乃至大学,都应该深入思考,因为这个话题解决了学校价值取向的问题,所以非常重要。以我的理解来说,在小学阶段,我希望孩子成为内在有自我的人,就是他的内在是相对完整的,同时又是独立的,是有内在力量的,有生命气象的人。归为一句话,就是美国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说的“你一生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所以,我们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并承担全部责任的一个人。

  学校重在提供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

  主持人:其实,成为自己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付出很多的努力。我们西下池小学为此做了哪些事情呢?

  李艳丽:围绕这样一个核心的办学理念或者价值取向,我们所做的事情大约有几方面:第一,如何给孩子给儿童营造一个环境或氛围,即文化建设的问题。第二,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即课程开发的问题。第三,我们究竟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课堂,使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即课程改革的问题。第四,基于前面三点,我们要做的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因为我们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教师对于儿童的理解或者他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也很重要。最后,关于学生行为文化或者管理方面的问题。就这五个方面。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环境,学校环境的营造是未来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块。请问我们西下池在学校环境这一块是怎么做的呢?

  李艳丽:我们首先要想清楚一个道理,就是成人到底能给儿童做些什么。平常我们都以为所谓的教育是通过成人的一些塑造,或者一些知识的灌输,或者所谓的一些培养,去造就一个学生。但是,我在这里想做一个澄清,实际上每一个人生下来以后,与生俱来地都有自我的精神胚胎,自发地会有一个自我成长的力量在。所以,我们想一个人其实是可以自我成长的,而成人能够为他做什么呢?我们能够为他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富有精神和文化的、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孩子的生命和精神会更好地自发成长起来,会成长得出乎意料的好,这是一个理念。

  具体我们怎么去做呢?我们提出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儿童过一种精神生活。所谓的生活就是在一个环境里,我们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文化和精神的东西,然后让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快乐成长。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我们会这样给孩子提供首先是生态的环境。学校里从色彩到各种物品的陈设,都是基于儿童出发。比如,我们选用的色彩可能是象牙黄或者麦芽黄的颜色,因为这种颜色有助于儿童内在的稳定,有助于情绪的稳定。然后,在教室和校园里所有陈列的东西都是和孩子有关的,孩子的作品、图画会在这里呈现。然后,我们会在校园里种植各种门类的饲养,给孩子天然生态的环境。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要给孩子提供经典书籍,这个经典书籍不是放在图书馆里的,而是在教室、走廊、校园里,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看到、可以拿到的经典读本。然后,我们还要给孩子提供经典的音乐,每天有不同的时段,包括音乐课上,我们会在固定的时间给孩子放经典音乐,让他们享受音乐。我们还会给孩子提供经典的绘画作品,在教室四周、走廊里,不同流派中外作品都会呈现。我们甚至让孩子了解、认识世界名画。然后,我们给孩子提供经典的电影,每一周有固定的时段,学校里的孩子和老师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坐下来看电影。

  我们的目标是在六年里孩子能读到500本左右的经典书籍,欣赏到100首左右的音乐经典名曲,了解100幅左右经典的名画,看到100部左右经典的电影。这样的精神和文化的注入,我们相信孩子无论如何都会很好。

  教师应该是孩子的第一环境

  主持人:听了李校长的介绍,我们觉得西下池小学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更像一个生命的乐园。我们知道西下池小学的“新教育”不仅仅关注于孩子,更关注于教师,教师成长其实存在很多误区,我想知道您认为的教育误区在哪里?西下池小学是怎样去做的?

  李艳丽:刚才我谈到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精神和文化的环境和氛围,那是外在的物质的环境和氛围。外在的物质环境和氛围能提供空间和物品之外,但对于学校而言,更重要的是人,就是教师。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师应该是孩子的第一环境,如果这个环境足够好,孩子的生命状态会特别饱满。这么多年以来,我的感觉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落脚点在于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孩子的优质环境。当然,在这个环境里有文化、有精神。而这个东西从哪里来?一定从教师自身的生命状态里头来。

  我们在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时候,在传统的学校里可能更侧重于教师的学科专业,比如怎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这有问题吗?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件事情,就是说这位教师对这个儿童真正了解吗?他知道孩子内在的心理特点和内在规律吗?我觉得这两者是需要并重的。

  另外,教师除了对儿童的了解和领悟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生命的觉察和认知。当一个人能够对孩子的自我内在、对他的情绪、对他的感觉、对他的精神有很深的领悟,他就对人有一个很深的领悟,然后在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上或者他在对待儿童这样一个问题上,就显得很不一样。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我在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时候,除了提升教师的学科技术专业,更多的着力点是放在教师的人文和心理素养提升上。教师的人文和心理素养提升就是两块,一是教师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二是教师对儿童的认知与了解。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会跟老师提出要求,会定一个学期成长的规划,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读什么书。我们会给他规定三本书,一是学科专业图书,二是自我认知图书,三是对儿童认知与了解的图书。

  教师读过这三类书后,我们每周会有一个大约40分钟相互研讨交流,期末时候有一次专门的读书报告会,就是结合这个学期读的三本书,结合你在学校里跟孩子相处的历程,结合自我内在的认知,谈一些阅读感受。所以,我们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落脚点上,最终目的是希望老师通过读书、通过分享、通过在实践工作里把读书得到的一些理论进行体验的过程,然后实现两个目标,就是读懂自己、读懂人生,读懂儿童、读懂教育。

  教师要用爱的语言与学生沟通

  主持人:您的“三个读懂”非常重要。据我所知,西工区提出了“新文化、新教育、新生态”的教育实践目标,西下池小学又是如何定义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李艳丽: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其实超越了我们之前认为的儿童是被教出来的这样一个认知,我更倾向于老师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陪伴、认同、支持、鼓励。这样的一种陪伴和认同,用心理学来描述,就是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控制、不依赖、不好奇、不拯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是陪伴与认同的话,那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他的说话还是他的行为,都是一种爱的表达。

  所以,我们现在致力于让老师用爱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了解和关注学生们的情绪。我觉得,首先是要安抚情绪,然后再关注问题的本质。老师跟学生爱的行为表达可以用更多的拥抱和更鼓励性的话语,到最后就变成了发自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是成人对儿童的敬畏和尊重。

  主持人:想做到这一点其实非常不容易,西下池小学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大概花了多长时间?

  李艳丽:从我做校长的第一天,从西下池小学的学生踏入校园的第一天,我们每天都在做这个事情,落脚点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们随着对自我的不断了解,对儿童的不断了解,自然就会用这样一种态度去对待学生,并是发自内心的。所以,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在进行,而且是永无止境的,因为一个人对自我内在的认知与了解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这一辈子也不够。

  学校里最重要的产品不是孩子而是课程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培养一个合格的人需要学校做很多事情,刚才您提到了课程的问题,我想问一下西下池小学的课程是怎样的?

  李艳丽:学校里最重要的产品不是孩子而是课程,我们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供孩子们去选择,在这样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最终确定自己人生的方向。其实,课程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我们学校的课程开发分为两类,一是系统课程开发,二是小课程开发。

  西下池小学的课程开发做得很多,比如大阅读的课程、品格训练课程、行为价值训练广场以及大课间课程等,系统课程大约开发七个门类。还有一些小课程的开发,小课程开发里我们有很多的社团,像过去的特长班一样,每一位老师在西下池小学都是“一师三课程”。也就是说,每个老师除了他的主学科以外还有三个课程,一是担任系统课程里的一些工作,比如我们在做艺术课程开发的时候,老师有很重要的工作做,所以老师是“一师三课程”。在课程开发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社团,你是语文老师,但你可能带的是摄影社团或十字绣社团。现在我们有34个社团,能保证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每人都有自己的社团。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系统课程开发和小课程开发,让孩子们内心深处有真正的体验,而且在体验选择的过程中能找到他们人生的理想方向。

  活动都化解在正常教学时间内

  主持人:课程真的很丰富,那么这些课程用什么时间来实现呢?

  李艳丽:课程的实现是学校一项常规工作,永远不会停止。它需要有很好的师资力量,甚至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帮忙,比如家长或社会各行各业的团队帮你做。我们做课程开发听起来挺丰富的,但这远远不是我们的理想。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门类出现。您刚才的意思可能是问课程开发会不会占用业余时间,其实是没有的,基本是在学校的工作时间之内完成。它跟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有机结合的。我们刚才说到的课程,是除了语、数、英、体、音以外的另外一种系统课程,因为我们有地方课程开发,包括小课程开发,都可以在学校内完成。

  举一个例子,“阳光友谊的大课间”的体育课开发。上午的40分钟,我们会有每隔一两个月变换不同的校操,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下午的40分钟,我们会把它变成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如五项体育达标的项目,还有班级游戏的项目,都会在固定的时段每天重复进行,不存在占用额外时间的问题。

  另外,学校里有好多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品德、自然等,会被整合到一起。这个整合更适合孩子,更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一直是这样来做的,这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刚才听李校长给我们分享了西下池小学校园环境的建设、教师的成长、新型的师生关系等,还有丰富的课程设计。我刚才从李校长的语气听到,你对现在的状态还不是很满意,还没达到您的理想状态,那么您对理想的小学教育是怎样的?

  李艳丽:我理想的小学教育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尽可能丰富的外在成长环境,使得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能真正懂得和理解孩子的教育者。学校里的课程的开发能够做到最大化,让孩子真正通过实体化的过程完成他们的认知或形成他的认知,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氛围中每一个人都能以一种本真的姿态存在,大家相互之间有一个很平和的状态。

  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氛围中,我觉得相互之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关系,这可能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教育。当然,要实现它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教育更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件缓慢而又奢侈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全身心去做。我坚信这个目标迟早会实现,我对中国的教育充满了信心。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校长,今天我们和李校长聊了西下池小学的“新教育”,相信大家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我觉得要真正了解西下池的教育还需要走进西下池小学的校园和课堂,我们希望西下池小学早日向李校长心目中的目标迈进。

  本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问题学生”蜕变启示录
下一篇:莫让“学生评教”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