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
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要避免“难民心态”
发表时间:2014-03-11     阅读次数:     字体:【

                          专访麻省理工面试官:教育要避免“难民心态”

                                  来源:  作者:中国教育在线

    在中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植根在父母心目中的传统追求。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父母也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家长希望通过多种途径,比如出国留学,给予孩子优质的教育,将他们送入成功的殿堂。然而,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成功的教育?中国教育在线邀请到了儿童礼仪专家,教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女士,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她的经验。她认为家长应该思考的是我们要孩子能生存还是能生活?教育要避免“难民心态”。

出国留学

  蒋佩蓉:我觉得教育这个东西,好像是在买物品,更多的是要注重与过程的关系,比如说我们要选择走哪条路,留学去哪个学校。我们最需要的教育是一个育人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人会来教我的孩子,这个是最重要的。

  就如同买衣服,你看到朋友穿的衣服在他身上很好看,就去买一模一样的来穿,但不一定适合你;你要了解自己的身材、自己的皮肤颜色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体型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衣服。教育的过程也跟这个很类似,要看父母有多认真地研究这个事情。

  就业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生活,我们要做人。所以我们需要知道的的问题是,我们要孩子能生存还是能生活?想让孩子生存,就直接让他去打工,能够吃得饱、住得好就可以了;但你是否想要你的孩子能够享受他的生活?

  所以,我们讲留学、讲教育,就是要把教育成功的定义扩大一点,不要狭窄到仅仅谈生存。蒋佩蓉女士在她的《儿童礼仪》这本书的序里面也谈到了“难民心态”。我们的前辈经历过世界大战,经历过有饥荒、物质缺乏的日子。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缺乏物质了,但是家长们还是有一种像难民一样生活的心态。

  举个例子,每一次飞机降落,飞机大门还没有开就要抢到最前面,抢到最前面还不是要等?为什么这么莫名其妙的去抢呢?我们的争和抢好像已经潜移默化成为骨子里的一种习惯,都不去思考它。买房子、上学,无论干什么都存在着盲目的、很难以理解的焦虑。每一次谈到竞争和就业,就有无限的焦虑。

  我们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计划让他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却从来没有好好地想过,我们要怎么样去享受目前这一刻、要怎么样去读懂孩子,按照他的兴趣跟他的性格来帮助他开发他自己。

 
上一篇:麻省理工面试官谈中西教育体制 中国学生背负过多
下一篇:学前教育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