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
位置:首页> > 科学学习
怎样培养孩子有时间观念
发表时间:2014-03-27     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樊仁秀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张亚丽 绘

  我担任一年级数学老师时曾做过统计,班上只有不到一半的孩子会认时钟。看来很少有父母刻意教孩子认时钟,也许有人觉得这是自然而然具备的能力。我在观察中发现,那些从小就被家长教导认时钟的孩子,比较有时间观念——他们通常能按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并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相反,那些不会认时钟的孩子,显然从未经过“时间训练”,也就缺乏时间观念,最突出的表现是有“哭泣综合征”或“橡皮综合征”。有“哭泣综合征”表现的孩子,明显表现出幼小衔接不适应,动不动就哭,觉得按时交作业是很大的压力;有“橡皮综合征”表现的孩子则拖拖拉拉,写作业时要拿个橡皮,总在一个字或一道题目上打转,反复挑剔,改来改去。

  从认识钟表开始

  鉴于这些情况,我意识到时间观念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因此,在女儿恋恋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刻意教她认时钟,用闹钟给她做玩具。

  恋恋2岁开始,我常指着客厅的时钟说:“过10分钟,等长针转到这里,我们就出去玩。”“等短针走到5,就是5点,我们就吃饭。”

  恋恋2岁半的时候,已分得清“长”和“短”的概念,我就告诉她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我在淘宝网上买了一个两针联动的时钟教具,教具标有多种刻度,恋恋整天用手指拨来拨去。慢慢地,我教她从“1”认到“12”,告诉她短针最靠近几,就是接近几点了。

  3岁的时候,恋恋会说:“现在大概3点了。”我用围棋做教具教她掌握十进制,再用模拟购物等游戏让她使用5元和10元的纸币。我教恋恋认分针,就要告诉她分针指向几,就代表有几个5分钟。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恋恋用了1年时间才掌握。其间,她提出了很多难以解释的问题,比如,8:50时针接近9,为什么不是9:50?8:03时针接近8,为什么不是8:00?这些问题对幼儿来说确实很困难,需要家长无数次地重复和强化。我曾一度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分阶段的,到了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地就“忽然理解”了。

  从钟表到简单的数量关系

  5岁的时候,恋恋已对我教她的“正六边形时钟模板”非常熟悉了,各种形状的钟表她都会看,没有刻度的钟表她也不怕。

  认时钟只是一个手段,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较强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拥有自律的品格。恋恋上幼儿园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赖床,每天早晨要去幼儿园时,总是哭闹着不肯离开家。

  为此,我给她设计了一个“今天星期几”的数学游戏。我准备了一张画好7个格子的彩纸。我在上面写上“星期一”到“星期日”。她每个星期一醒来都会说:“我不想去幼儿园,我想过星期六。”我就带她看墙上贴的那张画了格子的彩纸,并给她一张贴纸让她贴在第一格,提醒她那天是星期一,到星期六还有5天。每一天,我都让她数数一周的贴纸总数,并且让她计算“离星期六还有几天”、“3天后你要做什么”等有趣的数学题。

  这些数学问题,让恋恋逐渐摆脱了“幼儿园恐惧症”。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将“周历”改成了“月历”,并提前规划节假日的行程。恋恋渐渐明白:有很多事(比如上幼儿园)虽然自己不喜欢,但安排好的日程无法改变。所以,她就会将注意力渐渐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时不时会算算“离周六还有几天”。

  延误的时间怎么追回来

  恋恋还有一个和大人讨价还价的坏习惯,也是我在教她认时钟的训练中帮她改掉的。她很喜欢说:“让我再睡5分钟,要么3分钟吧?”在学习认钟表的过程中,我让恋恋认识到,每天24个小时是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的,如果你在一件事上拖几分钟,就一定要在另外的事上损失几分钟。比如当她想赖床的时候,我就会拿个闹钟让她认一下:“宝贝,你已经晚了几分钟了?”恋恋说:“3分钟。”我就说:“所以,等一下上学路上你必须跑步,把这3分钟追回来。”

  同样,当她下午想在户外玩,不愿回家吃饭的时候,我就会把手表递给她看。恋恋讨价还价说:“妈妈,再玩10分钟,好不好?”我就会说:“可以再玩10分钟,但是看电视的时间就要减少10分钟。”

  上了小学以后,恋恋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与其他家长整天盯着孩子做作业不同,我几乎不用督促她。只要帮她计划一天之中语文、数学作业要花多少时间、看多少时间课外书,告诉她睡觉前其余的时间都可以玩就行了。

  语文老师反映说,恋恋做事特别有计划,她的周记不是“假、大、空”,而是很认真地反思自己刚过去的一周哪些时间没利用好,下一周的时间如何安排。

  看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光靠口头说教是不行的,还要巧妙地训练孩子学习利用时间,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樊仁秀)

观点

培养时间观念有章可循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儿童出生后头几年的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学前期是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重要时期,对于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良好品质、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和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尊重孩子的内在节奏

  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前提,是尊重幼儿的“内在时间”。诚如蒙台梭利所言,幼儿实际上是“有着内在的精确的时间表的人”。有研究表明,与成人依靠外在时间尺度划分时间片段不同,婴幼儿最初的时间观念由其生命节律和活动节奏所决定,如3-5个月的婴儿能按照妈妈的某个活动节奏来调节自己的活动节奏,而且调节的准确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这是自然的先天禀赋。所以,让一个正沉浸于用双手感知世界的3岁孩子,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识字背诗,是一件十分错误的事情。所谓“教育时间的本质,就是教育时间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内在联系”,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前提,是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在各阶段的发展需要,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引导孩子做时间的主人

  成人许多时候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尽管幼儿尚未形成成熟的、社会化的时间观念,但他们对时间的意义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比如相较于完成作业单,他们觉得做游戏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意识到管理时间不是为了家长、教师的要求,也不是为了敷衍工作、争取游戏时间,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地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中。因此,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制定时间计划,罗列每天想做的事情、每件事情要占用的时间等。由于计划是由自己制订、自己做主的,孩子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执行。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提醒孩子关注时间:“现在几点啦?按照你的计划,接下来要做什么呀?”这就好像有了一个无形的指挥棒,时刻唤醒孩子的内在节奏,让孩子渐渐学会管理时间,珍惜时间,形成稳定的时间观念。

  家园合作促教育效果倍增

  父母和教师作为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园合作不只是让家长、园所与教师承担起各自的教育职责,更要形成合力,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既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引导者,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商定某项活动的时间、完成某项任务的期限;在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严格作息时间和办事程序,做守时、惜时的模范。幼儿园生活占据了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园所可开展趣味活动竞赛,如接力跑、限时搭建、倒计时等,日常生活中表扬准时入园、按时进餐与午休的小朋友,强化幼儿关注时间与任务完成关系的意识,还可以安排小朋友做“时间管理员”,提醒其他小朋友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等。此外,家长要尽量保持幼儿在家与在园的基本生活流程相符。

  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并不等同于让幼儿认识钟表。“钟表时间”只是形成时间观念的辅佐手段,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实质是形成有计划、有规律的行为习惯。因而,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尚未认识数字便忽略对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错过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机。总之,循序渐进,科学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才能让幼儿健康生活,快乐成长!(史贝贝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

    《中国教育报》2014年2月23日第4版

 
上一篇: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研究
下一篇:积极干预,提高乐商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