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
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3-04-23     阅读次数:     字体:【
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新课程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因此,研究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能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提问真正提高了课堂效率,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提问,仍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当务之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的作用在传统意义上更多的是关注怎样通过提问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换句话说是怎样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跟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思维走。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忽略了能力的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教学实例:课题《降水分布及其变化》,在引入新课的部分,我让学生观察两幅我国东南和西南两地民居的景观图,提出问题:“图中两地民居在建筑上有什么不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我国东南民居在建筑的外观上与西南民居有较大的区别,以此来说明我国东南地区年降水量和西南地区有较大差异,从而进一步引出本课的重点之一: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我自认为这道题没有什么难度,图上也已经描绘得很清楚了。于是我马上请了班里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该生回答:“东南民居旁边有水,西南民居附近没有水”,听到这样的答案我有点吃惊,下面的学生开始窃窃私语,我说:“你观察的很仔细,先坐下再思考一下还有什么区别”,然后我又请了班级里成绩数一数二的学生来回答,没想到该学生的答案更离奇,他说“一幅图颜色暗,一幅图颜色亮”,离开标准答案越来越远了,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会这样呢?但后面有老师在听课,我还是耐下性子说:“你的想法有道理,但是两地民居在建筑物的外观结构上有何不同,你再思考一下”,没想到该学生还想辩论,但我打断了他的话语让他坐了下去,下面的学生议论的声音更多了,我听到一位学生说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我请他来回答,终于听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了,我真是如释重负,接着顺着该学生的回答讲了下去。课是上好了,但课后我一直在思考:所提的问题是否表达清晰了、学情分析得透彻吗、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否充足、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了吗。当第二个学生还想进一步说明的时候,我却阻止了他的发言,我是认为答案如此离奇,再怎么解释都是错的,没有必要说下去了,而且引入新课部分一道简单问题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后面的教学进度要来不及了,及时刹车,也同时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一味要求学生按按老师的思路走下去。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研究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比如:学习《第六章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概述》时,可以提出问题: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吗?为什么?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存在怎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一名学生,面对身边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应该如何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这样能使学生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让学生的比较、综合、鉴别、归纳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探索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真正体现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内容要紧扣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要有启发性,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二《4.3传统工业基地》这一节时,围绕鲁尔区的区位因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重点和难点设问。通过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和鲁尔区相同的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有哪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鲁尔区有哪些相同地和不同点?鲁尔区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化基地的振兴应采取哪些措施?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很轻易得出答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才能回答,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容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按认知的规律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分析必修二《3.1农业区位因素》一节,从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内容的层层推进,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什么?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市场需求量。这样层层设问,能使学生把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三、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真正提高提问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如果只为追求师生互动的效果,加大了课堂提问的数量,虽然课堂上很热闹,但实际效果可想而知。不能认为没有提问或者提问较少就是在灌,就是注入式教学?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提问以及提问多少当作评价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提问要达到预期目标,教师首先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推敲,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课堂教学提问不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突出提问的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层次性特征,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地评价,改变提问的单一性、形式的不合理性。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教师的课堂提问中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同学们非常感爱好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很抽象而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的或是学生已经很容易就把握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觉得很轻易回答。觉得回答问题只是读教材的过程,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在讲高中地理课时,找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讲《2.4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这一节时,首先提出问题:雅典奥运会于北京奥运会天气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学生对奥运会的内容都非常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根据问题去思考背景和雅典两地的气候及其气候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应用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法,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互问互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教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使更多地学生参与到问题中,使每个地理问题都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提高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的互问互答中排除了师生之间的代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提问过程要善于倾听和反馈
教师要善于倾听,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回答就是学习之窗,教师可以通过它进入学生的大脑,当走进这些学习之窗时,我们便会豁然开朗,就会明白学生知道了什么,了解的程度有多深及怎样看待这些想法,在窥探学生理解力的同时,我们就有机会引导他们建构高质量的回答。善于倾听的教师一定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只有敏感,在注意倾听时,才能捕捉到学生在多元互动中生成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否则,这些“资源”只会“昙花一现”,因为它们大部分以隐性的潜在的方式出现在课堂的对话交流中。如当教师提问一个学生,让他回答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有哪3个盆地时,学生回答:“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老师未置可否,又提问了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回答:“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教师便问全班同这:“谁回答的对呀?”大部分学生说“第二个。”教师便结束了提问。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到第一个学生的错误回答包含的一个重要信息:学生为什么把柴达木盆地这个著名的高原盆地错误的归类到我国的第二阶梯?其实教师如果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并进一步澄清拓展,相信学生的收获要远远超过生硬背下的那3个盆地名称。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一定要紧接着做出即时的相应反馈。“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相应反馈。“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在反馈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回答是“个体”的,但紧随其后的反馈要指向“全班”,使个别学生的正确答案为全班所借鉴,使个别学生的错误为全班引以为戒,起到举一反三的范例作用。对学生错误性的回答要作出鼓励性的答复,如“你还可以描述得完整些”“你的回答已接近了正确答案”等等。反馈要讲究“留白”艺术,不要讲的过多过滥,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反省。正确的做法是不必由教师直接修正学生回答的错误,而可以通过进一步后续追问来反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思考后续问题中,自动发现先前回答的错误并主动修正错误。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授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所以,传统的课堂提问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必须赋予新的内容,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着对话、沟通、聆听、理解、分享、赞赏、互助、争辩的气氛,焕发出真正的生命力。让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助产术”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确保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下一篇:怎样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