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
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心课堂体验式培训
发表时间:2014-04-03     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冯醒  来源:中国教师报

  心课堂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模式。初次接触心课堂,很多人都会产生不适应甚至不理解的感觉,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走进心课堂,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的培训工作面向所有新入校的教师和学生,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共同体验、感受心课堂。

  心课堂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帮助他们养成规则意识。对于新入校工作的教师和一年级新生而言,他们一直身处传统课堂,第一次接触心课堂时,难免会觉得不适应、不理解。为了让他们尽快了解并接受心课堂,培训工作非常重要。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教师和学生会一起参加体验式培训,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心课堂。

  心课堂的体验式培训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两名教师(主教和助教)上准备课和展示课,第二阶段由助教对心课堂进行解读,第三个阶段主教和助教共同指导前来学习的教师体验心课堂。

  第一阶段:心课堂展示

  在新课堂展示阶段,首先进行的是准备课。教师要让从未接触过心课堂的学生建设小组、解读目标、了解流程、体验规则。具体流程如下——

  创建小组文化。各组学生要确定自己的组长、组名、组呼。在这个环节,学生会以游戏的形式进入课堂,感受小组力量、养成合作意识。

  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后,学生会针对学习目标,提出自己的问题。之后,教师要找出学习目标中的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从而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熟悉课堂流程。课堂学习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个环节:小组学习和小组展示。

  小组学习包括自学、互学、群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几个问题:什么是自学,如何自学,遇到学不会的问题怎么办,小组学习时应遵守哪些规则,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应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在小组展示环节,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展示内容如何与小组学习挂钩,展示有哪些注意事项,倾听的目的是什么,评价有哪些技巧,等等。

  准备课一般不会进行具体的知识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组建设和课堂流程,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具体的知识学习,会在展示课阶段进行。

  在展示课上,教师会严格按照准备课制定的目标和流程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主教和助教要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参加培训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主教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习、进行交流分享、指导体验教师。助教的职责是:解读课堂环节、关注学生状态、提供必要帮助。

  第二阶段:心课堂解读

  准备课和展示课完成后,助教要从实操的角度,对心课堂的流程与方法、意义与元素等方面进行解读。解读内容包括课堂技术——学习目标、小组建设、课堂流程;课堂文化——师生关系、规则意识;内在价值——课程观、实体化、秩序感、安全感。

  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要遵守这几个规则:合理、科学、梯度。“合理”是指目标要符合年段特点和课标要求,“科学”是指目标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能够落实课程目标;“梯度”是指在两个学习目标中,一个是由文本或教材而引发的思考与学习,另一个则要渗透实践运用和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还要体现4个内在价值中的“课程观”和“实体化”。“课程观”是整堂课的导向与意义所在,它以新课程标准为载体,保证每一名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够学有所得,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体化”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它将每一个抽象的概念与实物进行配对,给予学生真实的物体,让他们产生本能的兴趣,从而主动探究概念背后的意义。

  小组建设。心课堂打破了原有的“插秧式”授课方式,小组建设在课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组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还更利于分层教学的进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从某种程度上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本身。

  一般情况下,小组以“AABBCC”的形式建立,即两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两名潜能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保证学生的竞争力,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小组建设之后,还要及时培训小组长,明确组长职责,让每一名组长充分发挥作用,快速引领自己的小组进入心课堂学习。

  课堂流程。在心课堂中,强调“流程跟着目标走”,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拥有清晰的学习秩序。清晰的学习秩序能够培养学生内在的秩序感,这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此外,“流程跟着目标走”还便于让学生专注地做事情。很多学生缺少学习力,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自制力和专注力。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段中自学、互学、群学,这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程序。

  规则意识。心课堂下的规则不同于简单的“学生规范”,而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共同遵守的约定。换句话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对于学生来说,规则保证了他们的自由,也保证了他们的尊严,使他们了解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虽然心课堂的理念是“爱和自由”,但是自由的前提是遵守规则,因为规则意识是形成社会秩序的前提,人们在规则之下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一个人要成为自己,就必须拥有自由;而要拥有自由,就必须遵守规则。心课堂的规则有:不打扰别人、请等待、请归位、请倾听等。规则意识体现了新课堂内在价值中的“秩序感”。

  师生关系。心课堂下的师生关系是“安全、共享、去评价”。

  在心课堂中,学生所有的表达都是被允许的,教师要无条件接纳学生,给他们建立一个富有安全感的课堂,保证他们表达和展示的权利。学生在学校里,如果感受到了安全,也就会慢慢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而学会尊重他人,成为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治疗因素”。

  “共享”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不能以教导式的语言占据课堂,而应该参与课堂,作为学习的分享者,将自己的理解与学生平等分享,让学生在共享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去评价”是指去掉功利性的评价,不给学生“贴标签”。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表达自己的感觉,不草率地下结论,还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在课堂中出现。

  第三阶段:心课堂体验

  由于新入校工作的教师初次接触心课堂,所以在第一阶段执教准备课和展示课的两名教师,在新课堂体验阶段,将会以助教的身份,陪伴参训教师。

  在体验过程中,助教会与参训教师就课堂环节及注意事项进行交流与沟通,其中包括学习目标的制定(实体化、课程观)、学习流程的明确(小组学习、小组展示)、教师作用的体现(点拨、提升、小结)等方面。此外,还要再次提醒参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不能强迫学生、不能压迫学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课堂环境。

  在新课堂体验中,参训教师经常会出现以下几个常见问题——

  学习目标制定得不够明确。有时候,教师不知道如何制定学习目标,或者将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混淆。实际上,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有很大区别:教学目标面向教师,学习目标面向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应该使用贴近于学生的语言,尽可能地简单、清晰,紧扣新课程标准。

  教师语言不够简练,甚至出现代替学生表达的现象。第一次接触心课堂的教师,常常无法跳出传统课堂中教师把控课堂的行为习惯。一旦学生表达不清楚、展示不到位,教师就会很焦虑,情不自禁地打断学生、代替学生表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助教一定要及时打断,以“面向学生重复、补充问题”的方式,将课堂引回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中。

  流程不跟目标走。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会对课文进行详细、全面的讲解,而心课堂仅从教材资源中选择最重要的几点进行练习。很多教师怕学生学不会、学不全,经常会抛出各种与学习目标不相关的问题。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会扰乱学生思维、打断课堂流程,甚至倒退回传统的课堂模式。

  倾听评价不到位。心课堂对教师的倾听与评价要求很高。教师必须全心全意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展示内容,并及时作出补充、提升和评价。参训教师经常会因为紧张、焦虑,过于关注自己,忽略了课堂上的一些学生,不能及时作出有效评价。此时,助教应该悄悄提醒他们,注意倾听、关注学生,并以示范的态度,及时对发言的学生作出相应评价。(作者冯醒,单位系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研室)

 
上一篇:注重培养“非智力品格”
下一篇:让学生作文回归童言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