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
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治理“择校热”需调动市场力量
发表时间:2014-03-05     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胡卫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要破解择校难题,需要调动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机制,扶持民办学校发展。

  日前,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19个大城市今年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原本是老生常谈,教育部门颁布的法令法规也是接二连三,然而,近年来受教育者放弃就近入学、舍近求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择校热”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疾,不由得发人深思。

  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历史形成的教育发展基础的差距、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义务教育均衡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实现。加上择校背后有着强烈的社会需求和群众基础,择校愿望最强烈、承担择校成本能力最强的是精英阶层与中高收入家庭。因此,对于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宜“疏”不宜“堵”。

  要破解择校难题,真正实现就近入学,一方面,政府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另一方面,也需要调动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机制,扶持民办学校发展。民办教育发展了,可以扩大教育资源总量,公共财政就可以更好地用于促进教育公平,更多地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困难群体倾斜。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其职责是提供平等的教育服务,对于选择性、特殊性、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要尽可能交给市场,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扩大优质教育的供给。国家包揽教育,集管理权、所有权、评价权于一身,这种教育体制会导致教育的僵化和窄化。

  其实,政府可以将少数薄弱的、社会声誉一般的公办学校,通过协议委托优质民办学校或民办教育集团承办,按办学成本收取学费,以“民办公助”的形式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总量,满足部分家庭的择校需求。现在已有不少地方开始探索,比如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委托民办教育机构管理公办学校,政府的职能从“划桨”转变为“掌舵”。实践证明,委托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办学校的办学效率。

  应当看到,当前民办教育还处于弱势地位。眼下,急需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清理歧视民办教育的政策。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支持民办学校的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促其特色化、个性化发展。要加大对民办学校的财政扶持力度,因为公共财政不等于公办财政,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形式,向民办学校购买就读学位、教师培训、优质课程等服务。

  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曾说:“中国的教育就像一只鸟,它的双腿是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双腿都健壮才跑得快。”一个区域合理的教育结构,应该是在政府主导下,公办教育以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为主,民办教育以提供选择性教育为主。当公办学校质量提升、均衡发展,民办学校特色多样、丰富多彩时,教育才会满足人民的多元化需求,就近入学才会真正得以实现。(胡卫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4日第2版

 
上一篇:被异化的家庭教育如何还原?
下一篇:未来课堂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项目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