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
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以生为本,优化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13-04-23     阅读次数:     字体:【
时下,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获得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在新形势下,我们语文新课堂,必须“以生为本”展开教学。如何体现这一理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本文抓住以下几点作为切入口展开研究,寻找鼓励学生自信心,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优化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有弹性的、多点生成的软设计
   在进入新课程的今天,随着课堂教学的新变革,我们对课堂教学设计也有了新的全面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开放性特性,并与之相关的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而具有相应的灵活调整,随机应变,变化选择等预应机制。语文课堂教学的软设计,也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软设计提倡教师的“教”应当为“学”服务,教学设计要能够充分地按照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本规律而作相应变化,并为此留下最大的调适空间。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燕子》一课时的导入为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师:我知道我们班上有几位女同学名字中有“燕”字。(学生在底下兴奋地报出了名字)。
   大家知道她们为何用“燕”作名字呢?
   生:我想是因为燕子很美丽。
   生:因为燕子非常活泼可爱。
   生:因为燕子是一种益鸟,也是人类的朋友,大家都很喜欢燕子。
   师:由此可见,人们非常喜欢燕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燕子》这篇课文,看看郑振铎先生笔下的燕子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于永正老师的导入只用了一句话,就让学生有了那么多的生成,让学生在生成中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了对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有一次,在教学《五彩池》时,有生问:“五彩池里能否游泳?”当时我想:“这不是有意捣乱吗?”也就装作没有听见,只是含糊着过去了。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我没能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灵活应用。其实,这个学生的提问是出于其天生的好奇心,但却颇具有探究价值。如果顺势让他们展开思索,或许将大有收获。因为五彩池里能否游泳,至少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池水深浅如何;二是池水是否干净;三是池中有无危险。而这些内容,在课文或明或暗都可以找到相关材料信息,可惜课堂上未能再次让学生展开研读。
   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在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写了4件事来反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思想后,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不少学生质疑:第二件事是说大家在谈伯父的鼻子,似乎与中心思想没有关系。于是,教师便引导学生开始学习第二件事:默读讨论,说说你哪儿最不理解?事后,这位老师说,本来计划是学习第一件事的,但学生却先对第二件事提出了异议,求知的欲望已被激起,就顺势而为先学第二件。这种教师积极、灵活的教学调控能力正是具备教学软设计的体现。
   总而言之,我们强调教学的软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胸中有书——吃透教材的目标体系和知识体系;目中有人——了解学生的能力习惯,情感态度;手中有法——熟请教法,能及时选择合适的、富有实效的方式方法。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实而不死,活而不花,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真切感受的、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的多媒体运用
   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例如教学《船过三峡》,要求学生能深切感受三峡的水急、船险、景美,这对于从未去过三峡,语感水平又不高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大家现场领略一下山峡的美景,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
   创设教学情景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运用它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与学习对象相关的原有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有位教师上《火烧云》一课时,根据学生一般都没有仔细观察过或没有真正见过火烧云这一实际,精心设计了课件,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后来又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模仿课文说话。这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三、体现主体性的、有魅力的问题引导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定是由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出与构建课堂的。这些问题就象一段段纽带把一块块知识内容系在了一起。如果这些纽带不够精致,就如用一根麻绳去捆绑一只只美丽的千子鹤一般,让人乏味、厌倦。例教学《万里长城》时,出示了课题,有教师会问:“看了课文题目,想想课文会主要写什么?”这种问法,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换一问法:“同学们,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最想知道什么?”结果会截然不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一句“你最想知道什么?”能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象这种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也都跃跃欲试,都会认真地去阅读课文,集中全力解决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另外,我们还须具备有效的提问能力。提问是一个有力的教学手段。在提问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思想火花的出现。有指导地提问既可以对整个班也可以对个人。当对个别的学生提出问题时,在叫学生名字之前,最好先问问题。在学生思考他的问题时,耐心等待,不要急着叫生回答。如教学《田忌赛马》时问:“小明,你说田羽为什么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当某个学生被叫时,其他人都放松了,并且不再投入。但换一种问法:“田羽为什么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然后停顿大概4-6秒。这个等待的时间,会让每个人都投入进来,并且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虽然看上去有点冷场,但是这个模式被很多成功的教师有效地运用。
   四、有效的、更易接受的人性化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都具有激励功能。它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如果运用评价不当,带给学生将是消极的反作用。有一老师上一节阅读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让一位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朗读。唉,他读得实在有些差劲,且听小评委们的评价:“他读错了一个字。”“他添字了。”“他第二句重复了。”“他有点结结巴巴!”再看那位学生,面对毫不留情的点评,一脸羞愧,只好灰头土脸地坐下了。这节课,他显得坐立不安,注意力很不集中,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引起了我的思索:怎样才能利用评价有效激起学生的信心呢?通过几位教师研讨,觉得在课堂中,只要稍加点拨引导,效果就截然不同。如另一位教师上课时,在初读课文前对小评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仔细听,听后先说说他的优点,再指出不足。他分别叫了几个阅读能力不同的学生初读课文,听到了这样的评价:“他的声音很响亮,这一段只错了一个字。”“他比以前进步了,只重复了一次。”“他的第二句读得很流畅。”“他不仅读得流畅,有些地方很有感情。”读书的学生越读越有劲。整堂课,学生都处在一种激昂的读书热情之中,哪怕是平时羞于读书的学生也是如此。而老师,也分享了学生的喜悦。
   因此,评价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认识学生的主体价值。学生评价的效果最终须由学生接受与否来判定。所以不顾及评价对象的单向评价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评价,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在新课改的大浪中,大家各尽所能、急流涌进、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寻求各种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不论是哪种方法,终须抓住一个关键定可大有作为,那就是“以生为本”。
 
上一篇:初中数学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考
下一篇: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