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
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3-04-23     阅读次数:     字体:【
自2007年1月开始,我校加快新课程的研究步伐,积极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全面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大力推广学案教学,以学案取代教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案”及“学案教学”
经过反复的思考与推敲,我们对“学案”及“学案教学”的内涵是这样界定的:“学案”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讲求“以人为本,教学合一”。它的功能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二、语文学案编写的程序、基本结构及主环节的设计意图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遵循的学案编写及使用程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课前备课-师生共用-课后反思”。备课具体过程为:(1)提前备课。语文教师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自学教材,把握知识体系,整体感知教材;(2) 轮流主备。语文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然后全组教师以星期为单位集体研讨下周教学的学习目标、重难点、思路等,主备教师将意见汇总后形成学案;(3) 集体研讨,优化学案。语文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4)课前备课。学生利用自习课或预习课完成“学案”预习导学部分后上交,教师根据导学题完成情况对“学案”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形成教师版;(5)师生共用。师生共用“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进行研讨与交流,学生形成知识体系。(6)课后反思。课后师生分别在“学案”的空白处填写“课后记”与“学后记”。
学案的基本结构:课题、课型、执笔、审核、备课时间;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主要分做四个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课前预习导学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教师设计时要从具体的内容人手,使之问题化,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还要体现导学的目的,要有较强的操作性。课前预习导学环节可以是一课时,也可以是一课时中的一个环节,由教师根据内容自定。
    课堂学习研讨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学习经验。
    课内训练巩固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目标进行针对性训练。课内训练巩固一般分为“同步训练”和“达标测试”。“同步训练”不是简单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以达到精选、精讲、精练的目的。“达标测试”部分针对学习目标设计一系列测试题。
“课后拓展延伸”则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九年级语文上册《绿》一课的学案,我是这样设计的:
《绿》学案
课型:新授课 执笔:刘文庆 审核:张俊霞 时间:2007-12-1
学习目标:
1、 掌握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从多角度地细致描绘景物、运用修辞的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理解文中表达的感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感情。
学习指导:
1.多角度地细致描绘景物:如由近及远、由远及近;近看、远看、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触觉;动态、静态;外形、质地、亮度等。
2.批注修辞时,先点明用了什么修辞,再结合句子分析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自读单元“开篇语”,明确本单元学习重点。
2.查阅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理在下面。
3.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扫清文字障碍。
踞( ) 薄( )阴 绺( ) 棱( )角 穹( )尘滓( )皱缬( ) 什( )刹( ) 明眸( )善睐( )  挹( ) 掬( ) 倏( )
4.自由朗读课文,挑选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反复朗读品味。
5.抓住关键句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6.阅读课文附的 “读书动笔”“总评”“几个问题”“圈点符号”,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研讨
(一)读书动笔
1.朗读课文,完成下列批注。
 文中交代观察点的语句有“        ”“         ”“        ”等由远及近写了                        。主要写了       
2. 课文写景的角度富于变化,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请阅读写梅雨潭绿色的部分,从以上角度、结合具体句子作批注。 
比喻:A.      B.    衬托:A.       B.       拟人:
3.自由批注 再读文章,你有什么新发现,请在文中自由批注(可仿写、可欣赏写作特点、品味某个词语等)。
(二)理解感悟    作者在描写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训练巩固:
出示《一棵树,三堂课》,练习在文章旁边做批注的阅读方法。
四、拓展延伸:
出示《月湖随想》 一文,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删减和改变,以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很显然,与传统的语文教案相比,语文学案有其明显的特点:一是语文课学什么,怎么学,学案几乎变成了一个学习提纲,学生一目了然。二是重视对课文的自我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三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作用仅仅是适时的点拨、诱导、矫正。四是学练有机结合,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阅读、分析、理解等综合语文能力的养成。
三、语文学科使用学案教学后的变化
(一)学案教学加速了语文教师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原来的语文课堂上,我过分看重自己教的风采的展示,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现在,我的教学观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关注学生学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尤其是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学案”的使用,使我牢固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评价。
(二)师生共用“学案”,将我和学生之间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双方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也使得相互的评判有更切实的依据和更科学的标准。语文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气息也愈加浓厚。
(三)学案教学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学案”,把学生的“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根据我的设计,自己归纳、概括、推理,发现规律,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在“学案”的导引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包括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实现了“教学合一”。运用“学案”的教学活动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它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我的讲解诱导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本能和个性,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促进了与新课程相理念适应的教学活动的产生。
(五)运用“学案”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得以实现。课下:我认真备课,了解学情,及时总结、反思、提升。学生自学、思考、尝试、暴露问题,及时纠误、达标、小结拓展。课上:我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抓住契机,因生制宜,启发诱导。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交流、互助合作、化知为能。“学案”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合二为一了,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上一篇:开展“学案学案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如何纠正以生为本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