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
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福建莆田一中
发表时间:2013-04-24     阅读次数:     字体:【
校长简介
        吴智园,男,1953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福建省中学特级教师。1982年初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到莆田一中任教;1985年起任教务处副主任,所任教的历史科高考成绩两届名列全省第一,分管的工作均受到省级表彰;1992年3月调任中山中学校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把普通中学办成省二级达标校;1995年8月起任莆田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教委副主任;现任福建省莆田一中校长、莆田市教育督导室正处级督学、福建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对外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会长、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副主席等。任一中校长后,自筹资金逾亿元建成新校区;学生参加奥赛获国际金牌,高考理科成绩两年跃居全省第一,教学质量稳居全省前茅;学校被评为第八、九届省级文明学校、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百强中学、中国基础教育名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等。多次参与教育科学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主持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研究,获优秀主持人、优秀结题成果一等奖;在省级以上CN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有《莆仙历史》等著作问世。个人先后被评为莆田市"十佳"校长、省优秀教师、省级中小学先进德育工作者、市劳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等。
学校简介
        现有班级数36个,常规教学班33个,体育特长班3个,在校学生2100多人,教职工220多人,其中有24人攻读研究生学业,15人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学校自创办以来,已毕业学生30000多。校友中有两院院士4人,教授、高级工程师约5000人。历史上曾以全国"高考红旗"而闻名,近年学校又获得"全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教改工作成绩优异奖"、"省先进教工之家"、"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莆田一中历来以"办全国一流学校,育社会一流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办"优质加特色"学校,育"素质加特长"学生为办学宗旨,以"团结、进取、勤奋、创新"为校训,教风严谨,学风优良。学校已建成校园网络、塑胶运动场、高标准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等,教学设施日趋现代化;以"科研兴校"为办学战略,以创新教育为办学着力点,办学水平享誉全国一、二、三等奖等;校运会至今已举办118届,校田径队在参加省田径传统校比赛均进入前六名,校男篮获得省青少年篮球赛三连冠、全国青少年"BSGB"杯篮球赛第三名;艺术教育硕果累累,多位学生在国际和全国级艺术比赛中获奖。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已互派教师任教、培训等。"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办学特色日益明显。
       目前,学校正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正在建设占地面积127亩的新校园,计划2003年交付使用,新学校的建设是莆田一中发展的里程碑。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创办于1906年,原名官立兴郡中学堂,后更名为兴化中学校、省立十中、省立第十初级中学、省立莆田初级中学、省立莆田中学、福建莆田中学等,几经易名后,1952年始称现名。
       1953年被省教育厅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重点中学,1994年初被省教委确认"一级达标中学"。
       现是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外语实验校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媒体教学实验基地校。
       学校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是历届省级文明学校、"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百强中学"、"全国基础教育名校"、"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省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学校"、"省模范职工之家"及"市育人奖"、"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市文明学校标兵"、"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市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市扶教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还是国家基础教育外语实验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媒体实验基地学校、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等。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进德、力学、求实、超越"为校训,以"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为办学理念,把培养一代"素质+特长"的学生、造就一支"博学+敬业"的教师队伍,创造一套"先进+特色"的办学经验、建设一个"优美+现代"的全新校园、带动一批"薄弱+后起"的市内学校作为五大办学任务。
       学校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积极探索集团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办学道路,努力把学校办成兼具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开放品质的"全国示范学校,国际知名中学",使学校具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校风,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以学习提高人、以理论武装人、以制度管理人、以情理感召人、以人格率领人的治校方略。学校大胆进行改革创新,进行了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更有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学校大力建设"道德工程",始终坚持德育为根本的办学策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渠道、方式,更有效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管理,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注重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形成德育工作特色。寓德于教、寓德于乐,充分发挥各种形式课外活动的德育功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受熏陶。实行德育"十星"评比制度,让学生在良性的竞争中成长。通过开展爱国、爱乡、爱校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寓德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军训,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劳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实现德育工作一体化。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学生能勤奋、文明、求真、向上,形成了"勤奋、严谨、坚毅、创新"的良好校风,并得到社会的公认。2006年《人民教育》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专题介绍。
       实施"名师工程"。素质教育,师资为本。学校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项根本工作来抓,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政治铸师魂、学习促师业、制度立师纪、规范树师表、教育塑师德;提出八条师表,倡导五种精神;组织校本培训,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开展创优评优活动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进修、函授学习、学历进修等;大力实施"本升研"工程,现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6人;给青年教师指路子、结对子、压担子、创牌子,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推进"科研工程"。"十五"期间,有国家级课题五个、省级课题五个、校本研究课题97个。其中国家级课题《创新学习多方面配合研究》科研成果获全国一等奖。近三年来,有169篇论文在省级以上CN或ISBN刊物上发表。
       学校在继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的优良传统上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创新教育为办学着力点,学科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多年来高考成绩一直保持全省前茅,每年学科奥赛均有10多位学生获省一等奖和全国一、二、三等奖等。2004年,周腾同学荣获国际生物奥赛金牌,是莆田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枚学科奥赛金牌。这是我校继卢国强同学荣获国际化学奥赛铜牌之后的又一辉煌成绩。学校重视美育,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蒲钟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和兴趣小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审美能力。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已见成效。学分制管理和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不断完善。
      学校的体育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校运会迄今已举办123届,这在全国中学中是少有的。元旦环城跑、"五四"火炬接力跑等群众性健身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竞技体育屡创佳绩。近年来,校男篮荣获省青少年篮球赛四连冠、全国青少年"BSGB"杯篮球赛第三名,校田径队参加省田径传统校比赛均进入前六名。"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在新的时期更加凸现。
       现有高中46个班,在校学生2700多人,在编教职工223人(其中高级教师73人,硕士研究生26人);擢英分校(老校区)50个班,学生3200多人,教职工150多人。
      学校自创办以来,已毕业学生四万多人。校友遍布海内外,都是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校友中有王于洁、林春晖、陈维钅柔、欧成龙、余寿章等革命烈士;有林兰英、闵桂荣、黄维垣、杨锦宗等院士;有林一心、肖健、林汝楠、黄国璋、陈金海、李礼辉等高级领导干部;有郭风、俞元桂、朱维干等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有刘玉煌、翁康强等国际体育明星;还有后起之秀全国"十佳"大学生黄岩谊、卢国强等200多位博士生。据不完全统计,校友中有教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等2000多人。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自筹经费逾亿元,建设"新校址工程"。购地150多亩,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建设优美现代的全新校园。现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体育馆、塑胶田径场、宿舍楼、学生公寓、食堂等,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新校园内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建筑现代。同步构建"数字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建成一流校园网络。新校区每间教室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豪华型的实验设备和AACV语音室,三间电脑室和电子阅览室,教学设施堪称一流。购买笔记本电脑配备给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教师很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得到有机整合。
       营造"温馨工程"。学校领导能实践行为科学管理,注重通过自身的言行举动来管理教职工,来凝聚团结全体教职工,形成合力,使教职工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一中的发展构建新的平台,关心探望送温暖,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施行教代会制度,推进校务公开,建设"阳光工程"。
       学校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启动"帮扶"工程。对农村和基础薄弱学校开展多方位的支持与帮扶。2000年以来,派骨干教师到湄洲中学、莆田七中等农村、海岛学校支教。除了在教学上进行无私的帮扶外,学校还把一些设备无偿地赠送给湄洲中学等农村校;与渠桥一中、尤溪三华初级中学、新疆奇台一中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改善办学条件,提供教育信息,共享教育资源。为带动农村、海岛薄弱学校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作出莆田一中应有的贡献。
        为了使学校迈向国际化,近几年学校逐步增加了与国外学校的交流,先后派出6位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邀请多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选派8位高中学生到新加坡留学,开展中外校长的互访交流活动等。
       辉煌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况且过去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学校决心继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戒骄戒躁,开拓进取,勤奋创新,为莆田人民的教育事业再作新贡献。
 
上一篇:福建光泽一中
下一篇:泉州一中校长:以人为本 永争第一